百萬危房改造資金被挪用,究竟該問責幾方?
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接到湖北省枝江市部分村民舉報稱,作為近年來中央大力推進的一項惠民工程,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根本沒到農戶手中,涉及金額達數百萬元。(7月29日新浪網)
惠民工程本是政府體恤百姓,為困難群眾給予一定扶持幫助的民生項目,每一項惠民工程都應是解民之所困,助民之所難的民心工程,而枝江市的這些危房改造資金卻被“偷梁換柱”,做了高速路邊的“花架子”。群眾路線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可見一斑,筆者認為,相關方面必須加強問責,引以下三方面為戒,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一、村民小組自由操控補助資金。財政下發給受補助村民的危房改造資金于到賬當日即被取出,但村民們紛紛表示并未收到相關款項。資金被轉移的事實已經不言而喻。而且報道已證實村民們的直補存折、戶口本、銀行卡均被小組長收走過,其后還有部分村民的密碼被索取。這儼然是赤裸裸的腐敗行為。即使村支書坦承,該村將危房改造的錢,用來做了“新農村建設”。按規定,農村危房改造有一套嚴格程序,包括申請、評議、審核、批準、公示等。而這種“不打招呼”的資金“竊取”顯然已經違反村級救助資金的相關規程。而且所有改造資金統一打到村財經主任的賬上,由這個財經主任請施工隊統一施工。其中的“自由操控”空間未免給的也太大了。“新農村建設”項目是一項國家政策項目,由一個村級財經主任就給操控了,未免也太過兒戲了。
二、鄉鎮政府違規操作不履行程序。根據規定,危房改造資金申報是由農戶上報申請材料后,鎮一級城建部門組織專家鑒定危房等級,出具鑒定報告。此外還有公示,工程驗收等,最終,補助資金應直接發放到村民存折上。那么鄉鎮政府是否履行了這些程序,據村民介紹,某些所謂的危房實際上好端端的,并不存在風險,那他們的房子又是怎么申報上去的。僅是危房改造這一方面的就有如此大的執行漏洞,真不敢想象其他的補助資金究竟會是怎樣運作的。
三、市縣級過于追求形象工程。該鎮一名干部介紹,一些地方的資金挪用是根據市里面有相關會議指示精神來做的,“主要為了加大高速沿線的新農村建設。”據了解,枝江很多村落處于前往宜昌三峽的高速沿線,新農村建設相對滯后,讓地方感到了壓力。所以,市縣領導們就想出了“沿線村落房屋,外墻統一刷白”的“良方’,連簇新的樓房也要“被改造”。這種面子工程的追求,只不過是往領導臉上貼金的做法,不但村民們未得實惠,還枉耗了大量的國家財力。何不把這些錢真正意義上的補助給需要補助的群眾身上,那樣才是真正的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