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tton id="26kwj"><object id="26kwj"><input id="26kwj"></input></object></button><s id="26kwj"></s>
    <button id="26kwj"><object id="26kwj"></object></button>

    1.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新聞 > 正文

      “吃空餉”屢禁不止,讓政府公信力情何以堪?

      中國教育網  2014-07-28 14:32:29

        在“就業難”的背景下,三門峽澠池縣教體局局長的女兒,竟然在上學期間就端上“鐵飯碗”。這個奇怪的現象經網友舉報后,當地紀委介入調查。昨天,記者從三門峽市紀委獲悉,該教體局局長劉彥民被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7月23日新華網)

        眾所周知,黨的十八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均在嚴查“吃空餉”現象,情況得到好轉。然而,就在如此之大的態勢下依舊存在個別官員利用手中職權,徇私舞弊,為家人謀福利。筆者想說,“吃空餉”屢禁不止,豈能讓政府公信力屢次受傷?

        可以這么說,“吃空餉”現象可謂由來已久。“吃空餉者“既不干事,而且還要占著位置領工資,這讓那些干實事,真正為人民服務普通工作人員怎么想?讓哪些畢業就失業的就業者情何以堪?顯然,“吃空餉”事件的危害與影響不容低估,因為空餉吃掉的不只是公共財政和國家稅收,還在一定程度上“吃壞”了政府的形象,“吃穿”了民眾的心理承受底線。更讓政府公信力情何以堪?大家都知道, “山西空餉女”、“湖北空餉女”剛剛離去,今個兒又來個“河南空餉女”。在“吃空餉”中“官二代”尤為突出。因此,“吃空餉”者如果得不到及時糾正和懲處,那么就會有千千萬萬個“空餉女”接踵而至,既損害了政府形象,同時也會降低行政效率。

        追其“吃空餉”的根由,其一,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個別地方,允許官員停薪留職,下海經商,一些上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借調人員工資福利仍然由原單位發放,領導干部剛過50歲就要退居二線,工資福利卻照發無誤,諸如種種都給“吃空餉”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其二,編制不透明,財務狀況監管不力。單位的編制幾何,薪資待遇多少都不曾公開,外人無從了解,更有個別欠發達地方,通過“吃空餉”的方式騙取上級財政資金;其三,“吃空餉”者缺乏舉報、監督,且懲戒不嚴。很多地方對“吃空餉”問題僅僅是一查了之,清理了事,完全不追究領導及相關責任人責任,處罰過輕,很難產生威懾力,“吃空餉”現象便迅速蔓延開來。

        其實,中央一至以來對“吃空餉”的現象就高度重視,早在2005年年底,針對一些地方“吃空餉”現象較為普遍的情況,中編辦在全國就開展清理“吃空餉”工作。次年,人事部也出臺了《關于加強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管理防范虛報冒領工資問題的通知》。近年來,各地也相繼出臺了《關于清理“吃空餉”人員的實施方案》,在眾多禁令面前,“吃空餉”有令不行、屢禁不止的背后暴露的是監管的缺失,更是問責的無力。如此一來,使得“吃空餉”現象大行其道,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污染了社會風氣。

        總而言之,一邊是中央屢次下達建設透明政府、服務性政府政策,另一邊卻是官二代“吃空餉”不絕于耳。因此,懲治“吃空餉”現象,還需從制度發力,要以刮骨療傷的勇氣,從根本上鏟除滋生“吃空餉”的溫床,還一個風清氣正的社會大環境。同時,加強對權力的約束和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建立嚴格的行政問責機制,方能剔除“吃空餉”之土壤,別再讓那些“吃空餉者”有恃無恐。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1999-2017 中國教育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出版機構 ICP備1654251116號-1

      聯系網站:zgjyw@foxmall.net.cn    違法信息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