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改革困難重重,要成功須鍥而不舍
7月16日,《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下發,備受全民關注的公車改革在醞釀20年后全面啟動。 新的車改方案出爐后將帶來哪些新變化?補貼多少合適?各地一把手是否保留用車?如何規避既拿補貼又坐公車現象的出現? (人民網,7月29日)
自1994年開始,國家就針對公車提出使用和管理辦法,可是這么多年來,一直沒有取得好的效果,其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國家一直沒有放棄,反而越來越加大了車改的力度。2014年,我國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
指導意見和方案的實施,能夠明確解決之前某些地區車改出現的困難。按照新方案,我國將取消副部級以下領導干部用車,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普通公務出行社會化,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司局級每月補貼1300元、處級800元、科級及以下500元。地方補貼標準不得高于上述標準的130%,邊疆民族地區和其他邊遠地區標準不得高于150%。新方案的實施,能夠明確解決溫州、杭州等地現行車補“偏高”問題,這能在很大程度上節省開銷,為國家財政省下一筆不小的資金。
可是隨著方案的實施,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有官員稱車補這么低不出差了,針對這個問題,應該立即制定對策,從思想上改變這些官員的觀點:車補不是差旅費、上下班交通費。改革方案明確表示,“公務交通補貼保障范圍要與差旅費保障范圍搞好銜接,對邊遠地區和交通不便地區,要做好遠距離公務出行的差旅費保障”,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務出差消費。
隨著改革方案的實施,會出現更多的困難,但是只要我國鍥而不舍,堅持到底,車改終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