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建后任拆,葫蘆里究竟賣的什么“藥”?
山西省忻州市河曲縣,沿長城大街向西,是規劃中的隩濱多功能廣場,目前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但在幾個月前,這里被稱作“濱河公園長城廣場”,從2012年就已開工建設。
2013年6月,現任縣委書記上任,建設就逐漸停了下來。據了解,今年春天,原來建成的設施大多被拆除,開始了新的建設。(網易新聞9月12日)
河曲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在任領導的首要工作應該是邀請相關專家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制定因地制宜的產業發展規劃來帶動群眾致富增收,盡快甩掉貧困縣的帽子,而不應該是大興土木搞城市形象工程建設。試想,如果一個縣城金碧輝煌、繁花似錦,但是縣里的老百姓卻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生活,老百姓還有閑情逸致去欣賞縣城的美景嗎?這樣的做法反映出為官者忽視了群眾的需求,政績觀存在極大偏差。
十八大以來,中央三令五申要求要從節儉出發,不能大興土木搞形象工程,而一些地方官員卻置若罔聞,我行我素,總是樂此不疲地在項目建設上無止境的花錢花功夫。因此,前任建后任拆,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原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南京市長季建業因擅拆擅建被老百姓取綽號為“李拆城”、“季挖挖”,這些不斷拆建不但給來百姓的生活帶來極大不便,更對國家財政造成巨大浪費,當然更主要的是這樣的大拆大建背后存在官商勾結的利益糾葛問題。從近年來落馬官員來看多涉及項目建設腐敗問題。因此,上級紀檢監察部門應該嚴查此類事件,給來百姓一個滿意的答復。
習近平總書記在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對廣大黨員干部提出了“三嚴三實”的要求,就是希望廣大干部能從實際出發實實在在地為老百姓辦一些看的見摸的著的實事、好事,希望為官者們能引以為戒,切實轉變為官理念和工作作風,以焦裕祿為榜樣,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