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風”問題為何屢禁難改
方文碧以近期落馬高官舉例稱,萬慶良在中央八項規定出臺特別是中央整治“會所中的歪風”通知下發以后,仍然多次出入私人會所,在被組織調查的前幾天,還到會所里面去大吃大喝。(京華時報7月29日)
近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反腐三人談》節目邀請中央紀委三位機關干部謝光輝、方文碧、冷葆青在線訪談,據介紹,目前中紀委負責查辦案件的監察室及部門已經增加到了14個。此外還披露了部分高官落馬內幕。從中我們看到,萬慶良等一些了高官仍然在規定下公然違紀,甚至被調查前幾天到后多次出入私人會所。對此,筆者不得不問,為何這些官員如此大膽,為何“四風”問題屢禁難改?
從十八大以來,八項規定,十六項禁令已經執行兩年多,黨的群眾教育實踐活動及反對“四風”也已經開展一年半有余,從實際效果來,碩果累累,黨風、行風、政風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時一個又一個的腐敗份子落馬,更讓眾多群眾拍手稱快。但,在慶賀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為何有無數高官仍然不顧相關規定,頂風作案。難道他們清楚相關規定,但網絡中平均每周幾個的違紀案件卻時刻提醒著黨員干部,那么究竟是什么讓“四風”問題為何屢禁難改?
筆者看來,主要是有兩方面。一是不夠重視。對于很多領導干部,在一人獨大的情況,很少受到他人“批評”,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思想觀念下,也很少有人支持某某同志存在的問題。因此,很多領導干部也就會議,“四風”問題在我身上絕對不存在思想。一些基層公務員,也報有職務小、權力小,認為“四風”只是領導干部的事,也就對“四風”看得并不那么重。這些思想都容易麻痹黨員干部,也就放任了自我存在的“四風”問題。
另一方面是惡習難改,古語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長期以來“四風”問題早已深入一些領導干部觀念,甚至骨髓,一言一行中都待遇官僚作風。就拿最低層的鄉村來說,很多地方“找村主任蓋一個章,都必須先送村干部一包煙”都成為了村民的基本公識,更不要說領導干部。因此,在八項規定、反對“四風”之下,雖然制度很明確,口號很清晰,但深入骨髓的“四風”問題卻難以滴水石穿。同時,很多領導干部,時常報有僥幸心理,認為未必會查到自己,一些官員更有強大的后臺,認為犯點小錯誤,也不會出事,也就公然不顧相關制度。
滴水終能石穿。因此,雖然現在“四風”問題乃不斷出現,但也在不斷好轉。筆者認為,只要堅持,就能徹底鏟除積習,根治病根。堅決查處不正之風、堅決懲治涉紀涉腐之人,引起警醒,警鐘長鳴,最終就能達到治病救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