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窮縣富衙”疏遠了干群距離
最近,湖北來鳳縣、湖南安仁縣的豪華辦公樓引起關注。這兩個縣都是貧困縣,而“官衙”都修得富麗堂皇,一時質疑者眾。對此,兩縣都作出回應,道出了各自具體原因。其實,這種“窮縣富衙門”現象由來已久,只不過,在落實八項規定、深入轉作風的背景下,顯得更為觸目驚心。(7月29日人民日報)
正如報道,一邊吃著財政飯、靠轉移支付等維持運轉,一邊又大手筆建起豪華辦公樓,人們自然很有意見。人們不禁要問:這里到底是服務機關,還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威風官衙?顯然,這樣的豪華辦公樓,無形中就在黨政機關與人民群眾之間豎起了一堵墻,的確值得反思。
我們熟知,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黨政機關就要過緊日子。長期以來,盡管黨中央國務院三令五申禁止興建奢華辦公場所,可是在某些地方的政府部門總是想方設法闖相關政策的紅線,為自己建造超標辦公場所,讓鋪張浪費之風勁刮,讓相互攀比現象在政府部門頻出,特別是一些貧困地區,黨政機關的大樓越豪華,引發的民眾質疑聲越高。這些事件的出現,讓廣大群眾對政府的工作行為質疑。
理性分析,一些地方熱衷于建設豪華辦公樓,表面上看是講氣派、好面子使然,骨子里卻有著自己的“小九九”,沖著的是“銀子和位子”。人們不解的是:既然這么窮,蓋樓的錢從哪里來?這當然難不倒一些人。比如有的領導干部喜歡寅吃卯糧,不惜舉債大興土木。自己升官拍屁股走人,給后任卻留下一屁股債。如此“涂脂抹粉”,不僅透支財力,還會擠占民生資金,留下一堆后遺癥。更嚴重的是,一些人借機尋租,以權謀私。
顯然,只有政府機關大樓“接地氣”才能更有人氣。僅僅是為百姓服務的場所,群眾不關心它是否豪華氣派,只在乎在這能不能辦成事。如果說“窮縣富衙”提供了反面案例,那么不少地方的“最美大院”則是令人振奮的答案。從藍山到龍山,湖南的一座座“最美縣委大院”,讓人心生暖意。青海農牧區很多縣政府辦公樓都已年過半百,漸漸老去的是一座座機關大院,永遠不老的是艱苦奮斗的作風、心系蒼生的情懷!
筆者認為,別讓“窮縣富衙”疏遠了干群距離!官不修衙,這是古人為官的信條。古人尚且有所忌憚,今天的黨員干部應該更加清醒和自覺。尤其是當前,保護環境、改善民生、轉型升級等都急需投入,不管窮縣還是富縣,理應把錢花到里子上,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我們要謹記,政府辦公樓是一面鏡子,更是民心的一把度量衡,切不可因此而淡漠了對群眾的感情,失去了群眾的信任。(文/陳小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