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個證明處罰“18”, 這血的教訓說明了什么?
云南省紀委近日對6月10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所報道的胡女士為將戶口從昆明遷至成都,花了8個月時間辦理婚育證明的問題處理情況進行了通報。通報稱,相關單位在事件處理過程中存在嚴重不作為、人為設置條件、服務意識不強、敷衍漠視群眾、推諉扯皮問題。目前,多名涉事工作人員、相關責任領導已被處理、問責。(華商報2015年7月11日)
“老百姓辦個事兒咋就這么難?政府給老百姓辦事為啥要設這么多道‘障礙’”?這是5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確定進一步簡政放權、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類別時,李克強總理講的其中一個故事的“經典”,這“經典”傳遍大江南北、甚至海外,其意是要求政府辦事機構或窗口,在為群眾辦事時要盡量取消一些無用的設置,盡量給群眾快辦事,辦好事,這一“經典”要是收看新聞、報刊、或者網絡報道的領導、或工作人員,都應該有所觸動,要是沒有收看的、甚至不收看的也許都還在采用原有的方式為群眾辦事,可能胡女士開個“未婚”證明,也許就遭遇了這些單位的“內耗”,“取消200證”是國務院為民辦實事的亮點,作為云南“盤龍區”和“五華區”的部分窗口置政令而不顧為難胡女士,難道他們的職權能比國務院還高一竹片嗎?
胡女士,群眾中的典型代表,開個“未婚”證明竟然跑了“8個月”時間,真可謂是耗時、費神、勞心、費力、吃苦、甚至心酸、乃至流淚,“群眾辦個事就咋這么難?”國務院三令五聲要求取消一些烏須有的甚至是不合理的“證明”,國務院已經帶頭了,可部分地方或窗口、甚至辦事人員還將國務院的禁令置之于腦后,這種典型的“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或“門好進、臉好看、事難辦”的現象還沒有得到徹底的根治,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而施猛藥“整治慵、懶、散、混”以及“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嚴懲了18位相關人員,給胡女士辦證“遇困”扯了回銷,“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這句經典也許是對受處罰“18人”過錯行為的最好詮釋。
不合理的手續就該取締,不合規的證件就該廢棄,要那些證件、證明又有何用?“身份證、戶口簿、派出所、單位信息”都可以證實公民的一切信息,但愿李克強總理的“三個故事”能啟迪辦事機構、窗口或相關工作人員的心扉,相關人員能真正做到“為了民眾的一切,為了一切民眾”而熱愛群眾、服務群眾,為群眾解困,為群眾救急;但愿“慵、懶、散、混” 以及“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履職不到位、任務不落實等行為從此成為過去而消聲滅跡。(文/等得久)
- ·變相體罰惹禍端,這個教訓該誰買單? 201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