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出臺方案:3年內扶持300名大學生完成創業
圖為“餓人幫”快遞員正在送貨,“餓人幫”由回鄉大學生小崔創辦,主要利用社交媒體,為辦公室白領等提供送貨上門服務。近年來,我市將大學生創業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實事工程,實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創業的大學生越來越多,成功率逐漸上升。陳沈華攝
大學生創業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體之一。近日,我市專門出臺了《海門市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實施一攬子政策措施,引導、扶持大學生創業。昨日,記者就此作了專門采訪。
3年引領300名大學生創業
我市一直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并將創業作為大學生高質量就業的一個戰略性措施來抓,實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目前,我市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約在2%左右。
市人社局負責人介紹,為鼓勵扶持更多大學生創業,我市專門出臺《方案》,確立了引領大學生創業的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據介紹,我市將堅持政府政策支持與創業者努力相結合,合理運用政府公共資源,充分動員社會其他資源,以構建“眾創空間”為載體,激發大學生創新活力。加快構建創業培訓、創業政策、創業載體、創業服務、創業氛圍“五位一體”的工作格局,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為目標,逐步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大學生勇于創業的機制。完善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措施和服務體系,促使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增強,大學生創業的規模、比例持續擴大和提高。
2015至2017年,我市將引領大學生創業300人,創業帶動就業1500人以上;建設頗具規模的品牌創業孵化基地1~2個,培育2~3個大學生創業園;征集20個大學生創業項目入庫;組織大學生創業培訓1300人。
創新培訓機制提升創業能力
“目前,我市有愿望創業的大學生越來越多,但是創業成功者偏少。”市人社局負責人說,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至關重要,《方案》將培訓教育作為一項重要措施來抓,且注重精準化培訓教育,提升培訓教育的實效性。
創業能力從學校抓起,我市將普及創業教育,加強對海門中專和有關院校創業教育工作的指導和管理,推動院校完善創業教育體系;結合辦學特點和大學生創業需求,普遍開設創業教育課程,開展靈活多樣的創業實踐活動。加強創業培訓及創業培訓師資隊伍建設,定期評出優秀創業導師,給予獎勵。創新培訓方式,積極推行創業能力培訓、網絡創業培訓、創業模擬實訓和創業實習,抓好培訓質量監督管理等。
拓展扶持政策激發創業活力
“我市不斷完善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措施,從政策層面激活大學生創業活力。”市人社局負責人說,這次的《方案》又從工商登記、財政獎補和金融扶持等方面作了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在工商登記上,簡化工商注冊登記手續,放寬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拓展出資方式。以個人名義從事家政服務、照料服務、病患陪護服務、家庭教育的,可以不辦理工商登記。對畢業2年內從事個體經營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從在工商部門首次注冊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收登記類和證照類行政事業性收費。
在財政獎補政策上,我市從就業專項資金中統籌安排大學生創業引導資金,專項用于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對畢業前2年的在海高校大學生,享受創業培訓補貼不受戶籍限制;在本市創業的在校大學生和畢業2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初次創業者進行一次創業補貼,對創業成功者進行獎勵,對大學生進入經認定的創業孵化基地初次創業正常生產經營的,1年內給予房租、寬帶接入、購買創業服務公共軟件和開發工具費用等綜合補貼。對大學生在創業孵化基地外租用房屋初次創業,1年內正常生產經營的,一次性給予綜合補貼。另外,對來海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每月500~900元的租房、房價5%的購房補貼,外地大學生每年1000~2000元的交通補貼。
在稅收政策扶持上,按照國家稅收政策進行扶持。在金融支持上,鼓勵企業、行業協會、群團組織、天使投資人等以多種方式向創業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持。全面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對在本市創業的在校大學生和畢業2年內的高校畢業生,給予個人不超過12萬元,從事高新技術專利項目的最高不超過20萬元;合伙企業人均不超過12萬元,合計不超過60萬元;勞動密集型小企業人均不超過12萬元,合計不超過2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按有關規定執行。同時,金融機構加大對大學生創業信貸扶持力度。與此同時我市還強化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建設,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全面優質的服務,包括創業輔導、項目推介、創業載體提供、開展大學生創業競賽等等。(劉海瀅)
- ·揚大學生將快遞盒巧妙"變身" 給流浪貓狗搭窩 20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