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創作中傳習勞動之美
“勞動創造了美”“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這些耳熟能詳的觀點,說明美與藝術是人類社會實踐改造世界的產物,美的本質即人的本質,即勞動實踐的本質。
回顧整個人類文明史,從原始人群的“刀耕火種”到今天的“人工智能”,勞動起了決定性作用。熱愛勞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的祖先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燦爛奪目的華夏文明。培養我們熱愛勞動,勤勞勇敢的優良品德是關心到我們國家富強,民族興旺的大事。今天我將從三個方面與大家分享自己對勞動教育的認識。
一、藝術中的勞動之美
勞動不僅創造了人類社會,也創造了文化藝術,中外繪畫的藝術作品中大量表現了勞動的場景,它們不僅為我們展現了當時人們生活、勞作的情景,更承載了當時社會的變遷、大眾視覺建構等豐富的文化內涵。
如漢代畫像石《弋射收獲圖》將蓮池魚鴨和挑擔割穗的兩個不同空間自然地結合起來,簡潔分明,所表現的勞動場面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耕織圖》表現了南宋期間男耕女織,充滿田園氣息的小農經濟圖景,我們在欣賞這些畫面時也被其秀美的山水林泉和生動質樸的勞作情景所到打動。
西方藝術表現勞動的作品也有佳作,比如梵高的繪畫作品中有著大量對勞動人民的描繪。
尤其通過那雙《農鞋》這一細節的描繪,海德格爾曾從中感受到:這雙鞋浸透了農人冬閑休耕、渴求溫飽和戰勝困境的內心喜悅。
米勒在《拾穗者》中通過描繪農村秋季農婦們從地里撿拾剩余麥穗的情景,凝聚了對農民勞動生活的深刻感受,歌頌他們的真摯、勤勞、樸實和善良的美德,表現出了他們生活的不幸與頑強的生命力。勞動創造藝術,藝術感染我們,那就讓我們燃起創作的激情,讓勞動成果盛開,藝術之花才不會衰敗。
二、成長中的勞動感悟
下面我與大家分享自己學習生活中的勞動感悟。我想說我是辛勤勞動的親歷者、勞動成果的收獲者。
首先是藝術創作中的感悟,2018年“喜上眉梢”和“如夢之夢”兩個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完成了自己“作品要進美術館”的小夢想,而作品的創作過程讓我深刻感悟到,付出才有收獲,艱辛的勞動才能有碩果。記得2017年整個暑假我都沉浸在創作中,如何將皮影光影藝術與葫蘆鏤空雕刻兩種“非遺”項目巧妙融合。
我翻閱書籍,探訪山東聊城葫蘆基地,與皮影大師周樹飛進行學習與探討,然后閉關創作,經過自己無數次的嘗試,在失敗的總結中完成作品。作品通過透雕、浮雕、鑲嵌、大漆、纖維編織等綜合工藝技法來表達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借明燈抒情,托物言志。作品的呈現更是將勞動與藝術設計融合的精彩詮釋。
再次是教學實踐中的勞動感悟,從我走上講臺的第一天,老教師就教導我,要學會總結與反思,在總結中積累,在反思中精煉,在積累與精煉中提升。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在教學中提煉出“繪”講故事”的教學方法,在學生藝術創作中要 “繪”講故事”,總結出了藝術創作“四繪法”,即繪心、繪色、繪飾、繪情并在授課中不斷研習。教學心得的凝練,更讓我感悟到辛勤勞動的重要。勞動教育的必要。自己是最好的踐行著,要把這種理念帶入課堂,為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意識助力。
三、課堂中的勞動教育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要求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全面開設到位,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充分發揮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
我校以教育部提出的中國學生發展六大核心素養為主旨,以思政教育的內涵建設為引領,緊扣東城區教育系統“文化•傳承2030”工程。“福祿齊來•大美中華”系列美育課程結合對中國葫蘆藝術之美的體驗與教學探究,將“思政、美育、工藝三結合的實踐課程”作為育人模式的探索方向。由筆者參編的《圖說葫蘆》一書及編寫的《葫蘆文化及工藝制作》校本教材作為學校的傳統文化特色課程開發。多年來,葫蘆文化課程得到長足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完善的課程體系,學生參與職業體驗課程多方面的能力和素養得到提升。
1.在種植與收獲體驗中感悟勞動的幸福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這是諺語更是勞動智慧的體現。二十四節氣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在春季的體驗中我帶領學生在學校葫蘆基地種植葫蘆,從指導學生進行葫蘆選種、翻地、種植、間苗、到葫蘆生長過程中的松土、搭架、澆水、追肥、掐蔓和除草等工作,寒露前后會與學生采摘葫蘆,從小小的葫蘆籽到滿架子的瓜瓞綿綿,同學們都沉浸于這實實在在的勞動教育中。
2.在創作中體驗勞動的艱辛
在葫蘆繪畫制作過程中,學生們根據創作主題與葫蘆的形狀特點進行創作。如何引導學生進入自由自在、內心愉悅的狀態,畫出自己心靈的痕跡?
我在教學中更注重情境、表述、尺度、保護、提高這五點。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也是一個儲存能量的過程,其目的并不是功利的,這是在培養孩子的修養、審美、品行、素質,讓孩子在體驗過程中慢慢學會欣賞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可貴、感知世界之多彩。
跳動的心,活的色彩。在葫蘆課上,同學們揮灑才情,在勞動中創造藝術,成為學習和生活的主宰。
3.在分享中體驗勞動的喜悅
到現在,學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葫蘆成長檔案。學生全程參與,既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又使學生養成了熱愛勞動、善于觀察的良好習慣。
“對傳統文化在敬畏中傳承,對藝術在執著中追求,對教育在熱愛中付出。”這是我們傳統文化團隊的座右銘,作為團隊的年輕教師。
我將一如既往的向前輩學習,不斷磨煉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讓自己與學生在勞動教育的氛圍中雙贏。
鄭頔:北京市東城區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銀河稻谷美術總監、皮影藝術傳承人、葫蘆工坊簽師、三拙漆藝工坊創始人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 ·熱點聚焦:清華大學以“三張清單”解決實際問題 2023-05-16
- ·豐臺區將使用統一平臺開展幼兒園小班招生,6月1日開放信息采集 2023-05-16
- ·世界滾動:給孩子一個陽光溫馨的成長空間 2023-05-16
- ·全球新動態: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職校工作重心在哪 2023-05-16
- ·【環球新要聞】青少年司法社工:為特殊少年按下人生“重啟鍵” 2023-05-16
- ·職業教育產教聯合體落地還要邁過哪些坎 當前視點 2023-05-16
- ·每日速看!推一把可能是少年犯 拉一把就成大學生 2023-05-16
- ·速看!教育部公示2022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擬授獎成果名單 2023-05-16
- ·要聞: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有這些政策 2023-05-16
- ·未成年人偷玩游戲 專家建議進網游時強化人臉識別 2023-05-16
- ·當前資訊!2022年全國新增城鄉殘疾人就業59.2萬人 2023-05-16
- ·10小時艱難跋涉!中國16歲女高中生成功登頂珠峰 2023-05-16
- ·【天天熱聞】我國加強托育服務體系建設 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 2023-05-16
- ·職業教育產教聯合體落地還要邁過哪些坎_焦點熱訊 2023-05-16
- ·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有這些政策→ 2023-05-16
- ·焦點熱議: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即將在津舉行 2023-05-16
- ·風云三號G星首套圖發布_環球新動態 2023-05-16
- ·天開園:天津的新創業熱土 2023-05-16
- ·【天天新視野】二○二三中關村論壇本月開幕量子科學腦機接口成焦點 前沿科技“她力量”展風采 2023-05-16
- ·天天即時看!華寧二?。好褡鍒F結之花絢麗綻放 2023-05-16
- ·中國證券業協會:堅決遏制非法證券活動蔓延擴散 當前熱議 2023-05-16
- ·縣中振興的“鎮雄方案”——來自云南師范大學附屬鎮雄中學教育辦學的調查 2023-05-16
- ·特等獎!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在2023年“挑戰杯”河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首創佳績 全球信息 2023-05-16
- ·播報:外交部:敦促美方立即停止以任何方式插手香港事務 2023-05-16
- ·陜西“5G+智慧教育”創新發展成效顯著 焦點報道 2023-05-16
- ·甘肅:將每年選派百名青年博士教師“入企入園”_天天要聞 2023-05-16
- ·張軍同志任內蒙古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提名任校長 2023-05-16
- ·清理一批仿冒“新聞主播”!國家網信辦開展這項行動 2023-05-16
- ·“擴、促、兜”綜合施策,穩就業打出政策“組合拳”!|世界微資訊 2023-05-16
- ·世界熱推薦:云南省測繪地理信息產教融合共同體(職教集團)在昆成立 2023-05-16